底部微信
底部聯系
底部版權
三級研發
遼寧比科技術部
技術部成員:以十余年技術研發經驗的核心技術成員為骨干,帶領一批有5-10年的碩士、學士為主的研發團隊進行電池技術及基礎研發,成員約40人,為鋰離子動力電池行業的實戰型技術人員。
二級研發
比科新能研究院
由數十名在動力電池行業有十分豐富的技術研究經驗的博士、碩士、學士組成,團隊受過專業化的技術研發培訓,創新能力強,開發出世界領先的技術十余項,包括集流體預處理技術、陰極復合技術、SEI膜定向生長技術、補鋰技術、涂層技術、超級導電液技術等。人數約60人,大部分是公司全職人員,也有部分國內各大企業院校的實戰型技術專家。
比科新能與全球范圍內著名研究機構及實驗室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為科研創新增添虎翼。
一級研發
專家級基礎研發實驗室
與中南大學、蘇州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山東大學、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等院校合作,擁有數十名教授、副教授等組成的強大研發團隊,在各個大學實驗室進行基礎研究,為公司提供基礎研究支持,合作進行深層次的技術研究。以教授、副教授為主,以其所帶領的博士生和碩士生為核心力量的基礎研發,人數約100人。
李德成,職務:CTO(首席科學家)
1995年畢業于吉林大學材料科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4年獲日本國立佐賀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2004-2006年在神奈川大學高技術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人員;2006-2007年任日本索尼公司能源事業本部第三研發部項目經理;2007-2009年任日本神奈川大學工學研究所研究員;2009年至今任蘇州大學教授。
李德成博士長期從事功能材料,特別是能源材料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在產業化與科學研究方面都具有深厚的積累。在日本索尼公司能源事業部工作期間,主持磷酸鐵鋰材料的產業化,同時參與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研制工作。
在本領域發表SCI文章40余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7項,授權9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承擔科技部專項基金1項。
張寶 ,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
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博士,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博士后,韓國KIGAM研究院訪問學者?,F任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黨委書記。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化學、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有色資源再生與利用、環境保護工程等。
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科技計劃及企業科技攻關等項目近20項。鋰離子電池用高密度錳氧化物制備技術等5項科研成果通過省部級鑒定。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勵5項,其中2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被SCI、EI收錄30余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共計22項,其中授權專利已達10項。
榮獲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和深圳市龍崗區“雙創”人才榮譽稱號。曾獲湖南省十大青年科技創新杰出集體,湖南省青年先進個人(記省政府二等功)等多項榮譽稱號。
蘇州大學教授
材料學博士
比科新能首席科學家
中南大學教授
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博士
比科新能常務顧問
目前,比科新能共有來自全球各地著名高校及著名實驗室的200多名專職研發人員。
公司組建一支由博士帶隊,碩士為骨干,學士為動力的技術團隊,同蘇州大學、深圳華粵寶電池有限公司、深圳貝特瑞材料公司等單位大力合作,共同開發出新型鋰離子電池材料,同時對產品生產線所用設備進行專業化定制,開發出一套獨特的生產工藝。
主要設備均具有關鍵參數的數據記錄,存儲和上傳功能,且配備相應網絡服務器,產品出廠后可供客戶隨時通過網絡或云端進行查找其制造過程中的所有數據,該配置符合“德國工業4.0”和“中國物聯網+”的先進理念,是今后鋰電行業的發展趨勢。公司還聘請蘇州大學李博士組建博士后工作站,有利于加快公司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步伐。
項目生產線共有多項專利,并且已向遼寧發改委,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申報了全國先進動力電池生產示范線。
研發中心
三級研發體系 打造全球智庫
匯聚全球精英 攻克世界難題